中移动复制RIM模式 移动电邮开始内部测试

中国移动正在内部进行移动电邮(PUSHE-mail)业务的测试,有望于近期推出。 该项业务有望超过当前的短信业务,中国移动对此寄予厚望。中移动筹备“移动电邮”业务已经有颇长的一段时间了,目前在专用服务器、定制手机以及服务本地化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和多家厂商结盟,除了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外,惠普等PDA手持设备市场领先者也在合作之列。日前,惠普在中国推出了一款WindowsMobile5.0的智能手机,就宣称将会支持“移动电邮”服务。

编者按:本文为《企业解读》合作伙伴诺盛电信咨询给搜狐IT的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这项在欧美日益流行的业务,让RIM 公司的Blackberry(黑莓手机)席卷市场,深受西方上班族的喜爱。“黑莓”是RIM生产的收发电邮的无线器材,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相当流行。用户可以通过黑莓无线装置安全地访问电子邮件、企业数据、Web以及企业内部的语音通话。除了强大的移动电子邮件功能,一般的“BlackBerry”终端都融合手机、无线上网及掌上电脑等多种设备的功能。

今年3月14日,RIM公司宣称,将在“黑莓”便携产品中安装AOL公司的即时通信软件ICQ和雅虎公司的雅虎通软件。而北电网络也与RIM公司共同表示它们将计划在北电的通信服务器上集成“黑莓”设备。集成之后的设备将允许用户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使用掌上设备,打互联网电话与访问企业电子邮件等其他应用。

中国大陆,手机收发电子邮件业务尚属空白。即将推出的Push E-mail能够加入安全密码,使企业用户在移动办公方面得到安全保障。而且,由于移动电邮所能承载的内容比较多,一旦发展起来,应该比短信收费便宜。

移动电邮,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令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便携式的手持终端即可收发电子邮件。与此同时,由于采用了独特的PushMail服务,新的电子邮件就可以如同短信一样在后台主动发送到移动终端上。这样一来,用户就不用频繁上网登录邮箱查看邮件,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诺盛电信认为:移动推出这种移动电邮服务,其目的绝非简单的开拓个人市场,而是看好这种技术潜在的商务应用市场。据信息服务公司Datamonitor估算,目前全球企业移动电子邮件地址大约为2.6亿个,到2009年,全球移动电子邮件和个人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预期能够获得超过6亿美元的收入。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显示,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企业级移动数据服务在2006年将增长20%,超过220亿美元;这些地区的企业级移动电邮用户预计将在2006年翻番。

而移动电邮能给运营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1. 有效地提供网络带宽利用率
  2. 减少客户流失并成为未来重要的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来源
  3. 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与此同时,收发移动电邮功能也将成为未来商务手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极大地带动该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来看,许多大的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这项服务:Cingular提供了XpressMail服务,KDDI提供了KeitaiOffice服务,Telefonica推出了MailMovistar服务。T-Mobile公司国际业务市场部执行副总裁AndreStark认为,满足当前企业市场上对移动性的需求,需要依靠强大的网络、广泛且精选的应用,以及对可用性、投资回报和系统集成等商业问题的准确应对。通过引人注目的消息产品,T-Mobile将从支持收发移动电子邮件开始,进一步增强针对企业客户提供的服务,让移动商务逐步走向深化。

诺盛电信认为:虽然移动电邮在国外推的非常成功,但是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中国移动目前各省公司都在推梦网邮箱服务,如果全网推行移动电邮,如何与现有的梦网邮箱业务区隔细分市场,如何保证原有投资的收回和如何协调两大邮箱的业务发展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其次:国外RIM 的成功是与当时的发展背景密不可分的。当时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舆论的宣传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而在中国缺乏这种难的遇见的事件营销机会。

再次:从产品本身来说,移动电邮并非简单的收发邮件功能,他实际上捆绑了许多的增值业务。比如上网、进入企业系统、数据查询等。因此,移动电邮必须集成其它业务,而移动由于受到网络、终端等因素的影响,集成业务很难大规模运营。而且移动缺乏运营电子邮件的经验,如果与专业的电子邮件展开全面竞争,将会得不偿失。

最后: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如何建立商业模式、如何进行营销设计(价格、渠道等)、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都将是移动在开拓这个新的领域不可逾越的障碍因素。


Last modified on 2006-03-22